行政區劃
沿江鎮政府駐水洋村,轄46個行政村:水洋、紅光、西岑、樁頭、鮑宅、道頭、東岑、上百岩、下百岩、廟山後、前高、下岙、上岙、蘭道、亭山、街路、車埭、長甸一、長甸二、長甸三、寺前張、下灣、上山馮、上岙周、施家岙、前岙洋、孔化岙、清潭頭、馬頭山、浦東、水家岙、山殿、下洋水、車坑、蔣家岙、上金、南蔣、雙板橋、下洋岙、上洋岙、石牛、山陳、外王、東洋、黃土山、白箬潭。
交通運輸
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台金高速和甬台溫鐵路直貫全境,104國道過境長達12公里,甬台溫高速在境內前岙洋村、台金高速東延段在境內西岑村設有互通道口,鐵路台州站離轄區1公里,規劃中104國道及82省道複線貫穿境內,擁有3000噸級碼頭5座,其中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3000噸級液化氣專用碼頭1座,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為省內唯一。
產業資源
境內物產豐富,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竹筍、柑桔、楊梅、西瓜、葡萄等,是臨海市農產品無公害鄉鎮。其中筍用林面積9430畝,是浙江省竹筍之鄉、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黃土山嶺”牌竹筍聲名遠播,接連榮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浙江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台州市名牌農產品、台州市著名商標,產品成功進入上海、杭州等農產品市場。柑桔面積17650畝,年產量15000噸左右,已建有孔化岙、上百岩1381畝“柑桔優質園區”、山陳村600畝柑桔“無公害基地”,上山馮“瑞安福”牌蜜桔,果質甜美可口,是“臨海蜜桔”原產地保護區。淡水資源豐富,龍角尖水庫、外王水庫容量均在100萬方以上。
工業旅遊
現形成以塑膠、船舶、機械為支柱,涉及模具、工藝、五金等製造業生產基地,基本完成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框架。2004年榮獲“全國千強鎮” 稱號。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8.01億元,同比增長3.8%,完成任務的103.74%;其中規模上產值12.85億元,同比增長23.68%(扣除化工區),完成任務的122.38%。財政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8.9%,完成任務的100.13%;其中國稅7802萬元,同比增長7.98%,完成任務的100.02%;地稅2912萬元,同比增長11.36%,完成任務的100.41%。工業性投入5.15億元,同比增長74.42%,完成任務的132.15%。實際到位市外內資1.05億元,掛拍土地4宗346.7畝,淨增規模上企業3家。水洋化工區6家企業去年底的全面關停,對工業產值和稅收收入造成較大影響。
境內有馬頭山馬頭觀海景區、清潭頭龍噴水景區和孔化岙彌陀庵景區,景區山清水秀,環境優雅,別具一格。
項目建設
沿江鎮西岑村的龍士達塑業有限公司的擴建項目完成了60畝土地的平整工作,即將開始主體廠房建設。擴建工程完成後,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生產面積不足的問題,還能使企業年產值在現有7000多萬元的基礎上翻上一番。2008年沿江鎮將工作重心放在對企業的促建促產上,出台多項措施,確保企業如期投產,並通過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以項目吸引企業前來投資,使得沿江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在2007年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層樓。此外,該鎮還通過政策宣傳等方式,在全鎮樹立起加快工業發展必須有土地保障的理念,積極引導農民支持配合企業落地工作,並由鎮領導牽頭成立指揮部,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限期完成,確保企業如期投產。 沿江鎮黨委書記許順興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抓好沿江鎮的促建促產、加快企業落地工作,鎮裡對2002年以來圍而不建和部分閒置土地的企業,要求在2008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設並投產;對於2003年以前引進的12家企業共320畝土地無法落地的,2008年計畫完成一半以上土地的落地。沿江鎮還通過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精心策劃包裝項目,注重用好的項目吸引企業,把一大批優勢項目推向招商一線。2008年1至4月份,全鎮已引進企業2家,總投資3700萬元,並儲備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項目庫已經成為了該鎮招商引資的“聚寶盆”。
招商引資
沿江鎮為台州市市南大門的沿江鎮,一直非常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市招商引資先進集體。2002至2005年,沿江鎮共引進企業100多家,涉及塑膠、工藝品、機械、服裝、倉儲等。2007年,沿江鎮更是充分發揮沿江區位、交通、服務優勢,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常抓不懈,全面調整招商引資策略,取得了顯著成績,淨增規模企業4家,使沿江鎮的規模企業達到17家,實現產值50927萬元,同比增49.6%。沿江鎮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有選擇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同時建立落差機制,營造競爭態勢,實行項目分行政村擇優落實。共引進市外內資企業8家,已辦理工商執照7家,實際到位資金6420萬元,完成計畫122.4%,外資95萬美元。通過招商選資,培育新的產業集群,逐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改變了以往沿江工業由醫化產業一統天下的局面。2005年醫化產業上交稅收1100多萬元,只占全鎮工商稅收的四分之一,而輕工塑模、機械、船舶等產業呈現強勢發展勢頭,上交稅收總和1200多萬元,首次超過了傳統醫化產業。提高準入門檻,提升招商引資質量,是該鎮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一大招術。從2005年起,凡進入沿江置廠的企業,上年度完稅不低於100萬元,投資規模不低於1000萬元,徹底改變沿江粗放型引資格局。此外,沿江鎮還通過超區片價運作工業地價,2005年以每畝16萬元的高地價促使企業自主實行集約用地。為破解用地瓶頸,該鎮通過盤活存量、挖掘潛量、回收閒置土地,翻建標準廠房等,2007年新增標房14768平方米,完成計畫369.2%,南蔣、上洋岙兩村宅基地整理20多畝。同時充分利用紅光片臨江山地、灘涂資源,全面啟動了占地面積約200畝的樁頭臨江工業區塊。該區塊已引進了台州石化專用碼頭和浙江兆山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投資8000萬元以上,占地約80畝,均已簽訂了協定書並落實了土地。沿江鎮建立項目促建每周一報制度,對已處理好政策落實用地的19家企業,制訂工業用地出讓金返回的促建政策和依時間補收地價差的政策抓促建,並規定招商辦同志上、下午各一次到現場督促,對促建無望的2家企業進行嫁接轉讓或收回土地。在建的19家企業已建成標準廠房42160平方米,其中12家已投產。
社會事業
實施新一輪“百千”工程,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全面改善農村民生的民心工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確立目標,明確職責,掌握建設標準,周密部署,以“強化宣傳,強化整治,強化管理”三大舉措,狠抓整治工作落實,村莊整治建設有序、有效地推進。 一、強化宣傳,提升整治工作民眾參與率。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意識。通過廣播、黑板報、橫幅、標語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對促進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樹立“生態立鎮”的思想;圍繞“潔淨家園”主題,印發環境衛生整治倡議書5000份,組織學生分發到每位家長,用童心喚起廣大家長支持、參與環境整治建設工作。二是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總結回顧上半年村莊整治工作,對環境衛生取得良好效果的村莊進行表彰,組織後進村幹部民眾到附近示範村參加學習,激發村民爭取先進的熱情。發動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擴大整治工作覆蓋面,提升民眾參與率。
二、強化整治,抓進度保質量見實效。一是垃圾處理要確保全程實施。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建立村級環境管理隊伍,每個村至少配備一名保潔員負責全村的公共衛生,添置公用環衛設施,垃圾推行“戶集、村收、鎮轉運、縣處理”收集處理模式,做到“日產日清”。二是污水治理要重點突破。完善污水處理系統,積極探索成本低,效果好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模式,在鎮區採取有動力污水處理方式,在村級分別採用生態濕地、沼氣等不同處理方式;以生態鎮、村建設為契機,做到排污管網和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建設,投資100萬元的鎮區污水處理中心爭取年底完成管網接入並投入運行,工程完工後,要落實工程管理人員,加強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正常運行;加強對河道水葫蘆和漂浮物的清理,保持河道的順暢和清潔。三是衛生改廁要全面達標。全面消除露天糞坑,建設綠色無公害公廁,衛生戶廁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四是村內道路要銜接貫通。開展村內道路硬化建設,2008年重點完成水洋至浦岙里工業路、亭山工業區塊道路、山下仇工業二號道路、上百岩工業區塊入口主道路、雙洋工業路等;開展聯網公路建設,下半年完成車坑片公車建站,提高公路通達深度和客運覆蓋水平。
三、強化管理,紮實開展連線成片整治。一是建立完善各項制度。統一制訂《環衛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工資獎勵制度》、《村級衛生公約》、《公共環境保潔管理制度》、《門前屋後三包管理制度》、《清潔戶評選制度》等制度,把保護環境衛生的責任落實到每個村民身上,落實到村兩委和老人協會、婦聯等組織進行監督管理。二是落實“以獎代補”政策。鎮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相對薄弱村,給予“以獎代補”的保潔經費,用於支付清潔員的報酬及環衛設施的維修更新費用,對非相對薄弱村,按3000元/年的標準進行補助;對環衛設施標準化建設的村進行補助。三是進行涉農資金大捆綁。把“村莊整治”、“康莊工程”、“清水河道”、宅基地“三統一”、“村鎮綠化”等各項涉農工程與“潔淨家園”專項行動有機結合,整合資金,實現涉農資金的大捆綁,有效解決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推進過程中的資金保障問題,推動村莊環境整治大項目、大範圍的開展和落實,實現環境整治工作連線成片,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發展
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1.05億元,比2001年增長147%;工商稅收4656萬元,比2001年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6625元,比2001年增加了2159元。
一、工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堅持“工業立鎮”理念,舉全鎮之力發展工業,加大工業性投資,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27.52億元,比2001年增長144.2%,培育規模上企業21家,其中超億元企業1家,超5000萬元企業4家,省級、台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各1家,水洋化工區率先通過省政府“811”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驗收,順利“摘帽”;按照分村塊狀布局工業的發展模式,積極打造沿邊工業經濟帶和臨港型工業經濟,建成了七大工業區塊,改變了醫化行業一統沿江工業的經濟格局,形成了以化工、塑膠為主導,涉及模具、機械、船舶修造等多種行業的產業結構。
二、招商引資工作亮點不斷
整合沿江區位、交通、服務優勢,靈活變動招商策略,調整招商引資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以嘉獎的形式對完成促建項目的企業按比例返還土地出讓金的激勵政策;創新引資平台,啟動了沿江物業化園區建設,以集約化用地、地產化操作、物業化管理的模式來突破土地、資金難點,實現藉機借力發展;調整征地思路,實行村級項目競標法,倒置征地主體,梯度開發土地,破解征地難題;藉助行業年會,結合產業定位,宣傳推介項目,擇優選商選資。五年來,共引進企業10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6家,實際到位市外內資約3.03億元,外資597萬美元,連續四年被評為招商引資先進集體,其中2006年契約外資910萬美元,實到外資397萬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名列全市第二。
三、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夯實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引導,建基地、扶龍頭、創品牌、促發展。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已形成黃土山竹筍、上山馮柑桔、清潭頭楊梅、長甸西瓜、孔化岙果蔬等五大特色生產基地,其中以黃土山為主的5680畝優質竹筍、山陳600畝柑桔被評為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黃土山竹筍兩用林基地還被列為2006年浙江省科技推廣示範項目,我鎮也分別榮獲了“浙江省竹筍之鄉”、“臨海市農產品生產無公害鄉鎮”等稱號,通過了“臨海蜜桔”原產地保護區片的認證;品牌效益逐步顯現,註冊了“黃土山嶺”牌竹筍、“瑞安福”牌蜜桔和“龍噴水”牌楊梅等商標,其中“黃土山嶺”牌竹筍接連榮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浙江省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台州市名牌農產品、台州市著名商標等稱號,產品成功進入上海、杭州等農產品市場;農業組織化程度有效提高,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培育農業骨幹龍頭企業2家;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完成了萬畝標準農田和紅游標準江堤建設,編制了抗洪防台應急預案,應急能力顯著增強。
四、村容鎮貌發生明顯改觀
立足提升區域整體形象,加強科學規劃,完成集鎮區和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加強了白箬潭、南蔣、山陳3村高山移民小區建設和西岑省級中心村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集鎮框架和區塊功能,促進鎮區人口集聚;倡導政府經營理念,2003年成立了沿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開創了銀政合作新模式,取得台州商業銀行一次性一千萬元的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授資,啟動了億元十大重點工程,隨著104國道的全線貫通及綠化亮化工程、雙洋大道的建成、台金高速和甬台溫鐵路的興建、自來水工程的實施、光纜桿線遷移和電網改造等等,全面改善了交通、水電基礎設施條件,構築了沿江跨越式發展的有效平台;新農村建設步伐有效推進,深入開展“百千工程”,編制了《沿江生態鎮建設規劃》,完成了1個示範村和12個整治村建設,其中清潭頭村是浙江省村莊規劃建設和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台州市生態村、園林村,“康莊工程”累計硬化道路38.557公里,地稅、電信、國土、鎮便民服務中心、大會堂等建築物的相繼落成,鎮區至馬頭山段立面改造和非機動車道及排水排污工程的建設,村容鎮貌進一步改觀。
各項榮譽
人傑地靈,文教昌盛,是台州市教育明星鄉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村莊規劃合理,環境優美,清潭頭村是浙江省村莊規劃建設和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台州市生態村、園林村,西岑村是省級中心村 。